汇锦泰 智能交易 EA外汇 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Pulpit rock

查看: 97|回复: 1

港币持续走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信号!-外汇频道-和讯网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0747
发表于 2022-1-10 01: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 沽民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今天早晨许多财经App推了一条消息——
“港币触碰强方兑换保证(7.75),香港金管局出手干预汇市,抛售9.77亿港元,购入美元。”
我们知道,此前持续半年以上时间的社会事件,以及Covid-19疫情,都给香港经济造成重大打击;截至今年3月底,香港经济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出现负增长,预计今年二季度将继续负增长。然而就是这样的条件下,港币汇率却如此强势,触碰强方兑换保证。
这描绘了一幅怪异的图景:一边是社会动荡、瘟疫蔓延、经济扑街;另一边却是跨国资本的大举流入。

香港经济与港币的背离,其实提示了一个重要的信号。
1
港元走强的原因
今年4月份,港币曾经触碰过“强兑换保证”,这可能是受美元弱势的影响。随后港汇稍微贬值,强兑换警报解除。
然而不到两个月之后,今天,港币汇率再度触碰“强兑换保证”。
在近二十年的历史中,我们知道,每当港币汇率持续触碰强兑换保证的时候,媒体舆论就要到处嚷嚷“热钱流入”。而对应时期,香港都是经济繁荣,资产价格上涨,甚至出现泡沫的。这明显与当前的经济社会现实不符。
那么,这一轮港币走强,怎么解释?
在我看来,有三种解释:
(1)港美利差
(2)局部中国
(3)准备做空
下面一个个说明一下。
(1)港美利差
港元走强并非无迹可寻。
自从去年5月开始,港美之间利差持续走阔,特别是疫情爆发期间,美联储持续“放水”,美国国债收益率进入“贴地”状态。而与此同时,香港的资金成本(银行间拆借率,Hibor)维持在1%以上。
于是,在利差驱动下,资金涌入香港,寻求更高的收益。

(2)布局中国
虽然中美之间争吵日益加剧,但外资借道沪港通和深港通布局中国的趋势并未受阻。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虽然3月由于股灾导致北上资金大幅流出,但进入4月以来,北上资金流入的趋势正在加强。

(3)寻求避险
这一轮疫情,全球最严重的的国家是美国。目前美国感染人数接近200万,死亡人数10w+,死亡率高达5%。令局势雪上加霜的是近期美国警察事件引发的动乱。这些都将会对美国的经济造成持续性冲击。
昨日欧洲央行公布欧元区2020年GDP预期,为-8.9%。此前IMF给出的预期为-7.5%。
早前时候(4月14日),IMF给出的美国经济预期增速为-5.9%,随着警察事件以及动乱加剧,许多银行继续下调美国经济预期,有人甚至认为美国经济可能萎缩40%。因此,虽然美股在上涨,但许多投资者认为这个涨势难以持续,避险心态明显。
这些因素都使得一部分投资者从美国市场撤离,将投资分散到全球各地,其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美元指数的持续走弱,而欧元日元等传统避险资产持续走强。这与港币走强的逻辑是一致的。
因此,总结起来,港美利差、跨国资金避险、以及寻求中国布局,这三大方面因素,导致了港汇持续走强。
有趣的是,此前美国总统川普宣布了对香港采取了几项“制裁”,然而资金却在流入香港。真是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啊!
2
未来推演
(1)港股与港汇
历史上,港汇走强往往是股市走强的前兆。例如2008年。
2008年10月,全球股市下跌惨烈,10月下旬恒生指数见底。随后,港币汇率开始触碰7.75的强兑换保证,金管局出手抛售港元、买进美元。事实上,那一波港元升值第一次触碰7.75,与恒指第一次探底的时间间隔不超过一周。
随后,港汇持续触碰7.75强方,而恒生指数维持在底部震荡了半年。这一轮恒生指数最终探底反弹要到2009年3月。

从这个角度来讲,港元汇率走强,往往是新一轮全球扩张周期的极早期预兆。
当前的情况,与2008年有某种相似。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今年3月恒生指数探底之后,不久,4月份港汇开始触碰强兑换保证(7.75),且港汇走强的局面持续,到今天继续触碰强兑换保证。

我不敢说历史一定会重演,但根据前面分析,港美利差、北上资金、以及结合港汇走强的这一系列事实,背后的图景是清晰的:
资金开始从美国流出,寻求全球布局。而香港则毫无疑问,一定是这些跨国资本布局的最重要的节点之一。
(2)美元周期
自从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以来,走过3轮美元周期。每一轮美元走强和美元走弱所对应的时间里面,全球金融市场呈现出规律性的特征。

总结来看,美元下行周期普遍是比较消停的,全球经济繁荣,股市向好;相反,美元上行周期,总是各种危机不断、社会动荡。因此,金融市场一向把美元指数上涨称为“死亡行军”(Death March)。
历史上,美元上行周期一般是4到7年,而美元下行周期一般在8到11年。现在,从2014年美元开始步入上行周期,已经到第六年。而现在美国央行放水的尺度比较大,而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相对克制,美元或将开启一轮走弱的周期。这样有利于全球非美资产的繁荣。
事实上,按照经济周期的节奏,现在应该是底部,但许多迹象又显示出黑天鹅事件还在继续。所以在全球合作与资本市场上涨重启之间,我们可能还要再等上一年半载,这半年也许是再来一波探底,终极一跌。
3
结论
近期港股的暴力反弹值得注意,也引发了许多疑惑。

这一轮港股的明显反弹,究竟是之前跌到残的估值修复,还是终极一跌之前的亢奋?甚至是做空机构在秘密买进筹码?
同样的疑惑围绕着香港的经济前景。中国两会上通过的关于香港的重要立法,以及美国制裁大棒的举起,究竟是利空的开始,还是利空出尽?
我们观察到一个重要的现象,那就是这一轮美元指数的大跌,和三个月前(2月底三月初)那一波美元指数急剧走弱非常相似。更重要的是,三个月前那一波美元指数扑街,紧随其后的就是美股的暴跌。那么,这一波美指的下行,是否也预示着美股明显回调的逼近呢?

不过,如果再来一波大跌,那就是这一轮的“终极一跌”了,之后就是反弹了。但历史的经验以及金融市场的自反性告诉我们,如果所有人都预期要来一波大跌,那么这波大跌可能就不会来了。
总而言之,现在全球金融市场都来到了关键点位,雷声滚滚、山雨欲来。也许接下来是暴雨倾盆,也许是雷声大雨点小。
但,光明已经不远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格隆汇APP。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854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7261
发表于 2023-12-25 07: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й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инф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ulpit rock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汇锦泰 智能交易 EA外汇 论坛

GMT+8, 2025-9-9 02:38 , Processed in 0.04821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